處處無家處處家 (Photo:Karson)
香港逐漸消失的霓虹燈 (Photo:Yi Ching)
時間流逝, 漸漸消失的香港特色。 (Photo:Hoi Kit)
內有惡犬?(Photo:Marvin)
(Photo:少天)
在擁擠的城市裡尋找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 (Photo:Yan Lee)
一方面在前進,另一方面在褪色 (Photo:Kevin Leung)
我已在某地 (Photo:T)
繭 Cocoon (Photo:July Her)
方寸裏雕鏤繽紛大千世界 (Photo:Karson)
香港逐漸消失的霓虹燈 (Photo:Yi Ching)
《軌道上消失的蹤跡》
香港輕鐵每天默默服務大西北市民30多年,隨著時間流逝,第二期輕鐵列車已光榮退出輕鐵舞台,接受被拆解的命運 (Photo:Kar)
晚霞遊舫 (Photo:Yanmie)
城市背後 (Photo:Marvin)
(Photo:少天)
每日惺忪未醒,搭上高速行駛的列車,是為了生活?為了生存?還是為了一個幾百尺的空間? (Photo:Yan Lee)
這些年的議題 那些有關去留的抉擇 (Photo:Kevin Leung)
【觀影城市】
你望、我觀、他看…
彼岸的風景線。(Photo:Zenism)
人:「喵~」
貓:「喵~」
這裡仍然充滿好奇。 (Photo:T)
日月忽其不淹兮 (Photo:Karson)
香港逐漸消失的霓虹燈 (Photo:Yi Ching)
這,就是快樂 (Photo:Zoe Chun)
那瞬間,時間愣住了 (Photo:Nicholas Chan)
暮 (Photo:Marvin)
縮影城市 (Photo:Wing Yan)
藍調之城 (Photo:Kevin Leung)
砼 (Photo:T)
柔軟 Tender Soft
⾹港親密的街道,有時能讓你聞到他⼈⾐衫的氣味,好似突然⾛進了陌⽣⼈的⾐櫃。⼈與⼈的⾐物相連接,成為同⽯屎共存的⼀種urban texture。
(Photo:July Her)
年年難過年年過 (Photo:Karson)
這幾年來, 香港經歷很多的事情, 導致人的身心靈充滿傷痕累累, 讓我城充滿著煙霧瀰漫, 危機四伏的反烏托邦; 但仍然有些人繼續營營役役地建立這個城市, 希望終有一天讓我城的光彩歸來。 (Photo:Hoi Kit)
人來人往,擦肩而過。有誰能留得住他們的步伐或去留呢? (Photo:Felix Chun)
那一年 那一端 那些事 (Photo:Kevin Leung)
大時代下的小框架 (Photo:Kevin Leung)
【 座無虛席 】
欠缺一個放下的『我』。(Photo:Zenism)
後巷情詩 Backstreet Patches (Photo:July Her)
旺⻆肌理 Textures of Mongkok (Photo:July Her)
蜜蜂螞蟻的喧嚷 (Photo:Karson)
換個角度,也可以看見這個城市的多樣變化。 (Photo:Hoi Kit)
是你太快,還是我太慢
走不完的公路,建不完的鐵路,
難道我們只有一個方向 (Photo:Alysa)
一步似易亦難 (Photo:Felix Chun)
某早晨的維港,就這麼帶點朦朧和帶點懷舊 (Photo:Kevin Leung)
失落與甦醒的文化交替:皇都戲院 「飛拱」
北角皇都戲院於1952年建成,相片標誌著那個時代表演藝術場地的特色。圖中為屋頂拋物線型桁架,俗稱為「飛拱」,它獨特的結構不單展現了現代建築特色,更提升劇院的視聽質素,反映當時社會對藝術呈現的要求。(撰文、攝影:陳婉怡 Chan Yuen Yi Tiffany)
窗外的⾏板 Andante
T-shirt晾曬的樣⼦像是⾳符,隨⾵擺動的節奏則似⾏板。這輕盈的景象出現在稠密的建築中,像是在進⾏曲中段不⼩⼼演奏了德布⻄。(Photo:July Her)
Other works will be displayed during 12-14 May at the front of house reception of 𝙏𝙧𝙖𝙫𝙚𝙡 𝙤𝙛 𝙎𝙤𝙪𝙡 𝙏𝙞𝙢𝙚 𝘼𝙁𝙏𝙀𝙍 𝙏𝙞𝙢𝙚 & 𝙀𝙘𝙝𝙤 𝙞𝙣 𝙩𝙝𝙚 𝙈𝙞𝙧𝙧𝙤𝙧 at Auditorium, Kwai Tsing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