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在光影下互相交錯,映照成一幕幕轉瞬即逝的珍貴畫面。我們如何捕捉、保存和傳承富有靈魂的表演藝術,成為近年藝壇的熱門話題之一。演出的存檔與紀錄、追溯創作歷程和痕跡、進行學術研究,皆是舞蹈表演的另一個生命。《某些動作與陰影》特設一場講座「捕捉舞蹈表演的靈魂:如何存檔與紀錄」,邀來三位嘉賓分享舞蹈存檔與紀錄的不同方式和意義,探討觀眾如何透過這些紀錄與表演藝術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三位都曾參與著名編舞黎海寧的作品,或是製作相關的資料庫。
錄像,是舞蹈作品的記錄,還是運用另一媒介的再創作?舞蹈影像導演黎宇文 Maurice 曾參與黎海寧編創的《孤寂》(2015)和《冬之旅.春之祭》(2019)舞台拍攝工作,亦是《永無休止》(2008)的錄影設計。他以過往拍攝經歷為例,分享他與編舞和舞者合作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鏡頭捕捉和紀錄作品。
如何設計訪問問題,梳理被訪者的發展脈絡? 傅慧儀 Winnie 則透過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口述歷史及資料保存計劃」,以訪問內容及影像,研究Helen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和作品。Winnie將講解進行口述歷史的前期準備和資料整合過程,並分享與 Helen 交流的經驗。
由重塑過去出發,表演藝術檔案對不同面向的研究價值何在?董顯亮博士(董言)自2022年起以數位檔案形式收錄Helen始於80年代的舞碼及製作紀錄,與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共同建立《黎海寧舞蹈典藏》。他試圖在海量資料中建立檔案庫框架,向公眾提供還原歷史面貌的基本素材。
日期: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時間:5 – 7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
費用全免,請預先網上登記。當天設少量名額予現場觀眾即場參與。 活動以粵語進行。

攝:Jesse Clockwork
黎宇文
游走於影像、舞蹈、戲曲及飲食文化之間的斜槓人生。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創辦人之一,活躍於香港與台灣的舞蹈影像導演。現為不加鎖舞踊館董事會主席、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董事會副主席及舞台技術統籌、香港舞蹈年獎評審委員。2020年在台灣成立好順景藝術工作室,從事影像創作。 亦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碩士課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教學,分享影像藝術創作。

攝:Kenneth Hui
董顯亮(董言)
董顯亮(董言)於2021年獲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博士學位,現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從事研究與編輯工作。
他的研究關注身體、語言與物質三個核心主題,研究對象跨越不同時空與媒介。學術之外,他亦以作者、研究者及劇場構作的身分,與圖書館、美術館、表演藝術團體及獨立藝術家合作,致力於將學術知識轉化為文化與藝術實踐。
他曾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圖書館及教育資訊科技部合作,於新冠疫情期間建立「芭蕾劇目:梁祝學堂」數碼教學檔案。此外,他亦策劃「黎海寧舞蹈典藏」,並與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與本地多個舞團長期合作,推動建立一個面向公眾、藝術家、教育者與學者的香港舞蹈資料庫。該典藏的第一階段(1980-1985年)於2025年正式公佈。

傅慧儀
傅慧儀擁有超過20年的編輯、策展、翻譯、展覽策劃和多媒體展覽的經驗,專⾨從事策劃各類型展覽和設計、出版及口述歷史項⽬。傅⼥⼠曾擔任M+開幕展覽錄像製作的統籌、李小龍紀錄片《Be Water》(2020)的研究兼版權及攝製聯絡工作、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藝術中心「港式動人動畫 – 香港 2007-2017年動畫口述歷史訪問計劃」策展人,及⾹港國際機場「⾹江星影夢工埸」策展人。
傅⼥⼠自1991年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工作,於1998-2011年任⾹港電影資料館節⽬策劃。她於2017年成⽴⼀二⼀二有限公司(CoDeCode Limited),主導⽂化項⽬。她於2011-12年度獲⾹港藝術發展局授予獎學⾦,參加英國藝術領袖培訓計劃(Clore Leadership Programme),與不同⽂化及決策機構的⾏政總監、策展人、藝術家和藝術管理人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