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跨界舞蹈試煉場 2022
《Behind me1 後面有啲咩》編舞:林詠茵
林詠茵的後面有啲咩?
兩年前,一隻我編舞,由別人演跳的獨舞 《共存》
兩年後, 我選擇自編自跳 ,全新編創
繼續與大家分享關於林詠茵的小經歷及想法
2月18日(晴)
心理治療師表示當壓力釋放時腦中會分泌大量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使我們心情變得愉悦
2月25日(晴)
只要我們做一些重複、又不用思考的小動作,都有相同效果。我們喜歡按壓泡泡紙,就是同樣道理。
我們不是患上心理病,只是身體透過一些簡單、重複的小動作來釋放壓力。很早已有心理學家已特地為「泡泡紙上癮」這問題做過研究。
達到破壞的成就感
除了滿足感,戳泡泡紙還可以給人一種破壞和征服的成就感,就像追求權力和地位能使人驕傲,戳破泡泡也能讓人得到滿足和喜悅,就如英國散文家馬克斯‧比爾默姆(Max Beerbohm)的名言:「毀滅是人類最強的本能」。
3月4日(晴)
如何拿捏穩定狀態 作出平衡? 無論是 心態上 身體上 心靈上或生活上?
有没有發現隱藏在深處的自己 是接受還是逃避 ?
係咪好熟口面呢?
兒時回憶 媽媽扭耳仔
3月11日(晴)
恐懼 相信這兩字一點都不陌生 甚至乎提及恐懼當下 腦海隨即浮現著 一些畫面 一絲痕跡 對嗎?
自身擁有恐懼經歷 是我的幸運
共同 共存 共生共死 充滿著愛 是保護的養份
時間見証 與我同行的恐懼
我願意繼續找尋未知的方向 那怕遇上分岔路
親身經歷 感受然後接受 接受然後轉化
一卡卡緊密地連繫著 啟動引擎
往無阻無擋的未知處前進
3月18日(晴)
3月26日(雨)
平衡 兩邊不多不少 彼此之間的拉扯產生作用
空間上添加了不少能量
充滿歡笑聲的公園 遊樂場
喜歡小朋友忘我 奔放 而不加修飾的快樂
純粹感受當下 展露真我
逗留一會 滲入他們的世界
回歸純粹 也是我選擇平衡心理的一個好地方
你又會有甚麼選擇呢?
《Behind me1 後面有啲咩》
編舞
林詠茵
觀察日誌
Tomas (3/3):
因為疫情,我們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隔閡。
獨自在家工作,與其他同事分隔,只靠一種若即若離的虛擬媒體溝通,
但我不太肯定這是否有效,我意思是,沒有真實接觸的溝通,還是真實的嗎?近年,好多人WFH都經歷過情緒壓力的問題,這將會是我們在「新日常」世界裡,要迫切面對的問題嗎?看來DSM可能很快又要改版,加上一大堆WFH症狀。
閱讀Peggy分享的創作日誌(25/2),她分享的相片,令我聯想到一些想法:
身體在中間,兩邊拉扯著泡泡紙
一邊像是「交感神經」,而另一邊是「副交感神經」
遇上事情、狀況或異常時
皮質醇,就如狂歡者需要酒精那樣
來吧,灌醉肉體
戰鬥抑或逃離
是本性,是直覺,抑或選擇 ?
隨後,就是需要蜜糖的時候
緩和了什麼嗎?
副交感神經作用
就是要我們回到地上 ?
那些佈滿卷幅上的一粒粒的氣泡
是不是我們自己?
在無盡的阿賴耶之海
氣泡浮沉,等待爆破
讓空氣排出
化入另一個宇宙
壓力是障礙抑或動力
嘗試找到最適當的平衡